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论文

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导论第10-15页
 1.1 城市公共危机概述第10-13页
  1.1.1 支撑性概念及其解构第10-11页
  1.1.2 城市公共危机的特点第11-12页
  1.1.3 城市公共危机的分类第12-13页
 1.2 研究公共危机的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情况概述第14-15页
2 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参照第15-28页
 2.1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第15-16页
  2.1.1 以人为本的公共管理理念第15-16页
  2.1.2 以人为本的城市科学发展观第16页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7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第16-17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危机管理中的应用第17页
 2.3 社会燃烧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7-18页
  2.3.1 社会燃烧理论第17-18页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8页
 2.4 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第18-21页
  2.4.1 危机管理的原则第18-20页
  2.4.2 危机管理的过程理论第20-21页
 2.5 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经验的国际参照第21-28页
  2.5.1 日本东京都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的经验参照第22-23页
  2.5.2 美国纽约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的经验参照第23-24页
  2.5.3 新加坡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的经验参照第24-26页
  2.5.4 国际经验总结第26-28页
3 现阶段我国城市危机防范与救助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28-41页
 3.1 我国城市居民危机意识网络调查报告第28-36页
  3.1.1 公民对整体风险环境的基本判断第28-32页
  3.1.2 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危机防范意识第32-34页
  3.1.3 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第34-36页
 3.2 我国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问题分析第36-41页
  3.2.1 缺少统一的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系统第36-37页
  3.2.2 缺乏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支持第37页
  3.2.3 综合性风险评估薄弱第37页
  3.2.4 危机决策人员素质不高第37-38页
  3.2.5 社会参与度不足第38页
  3.2.6 信息沟通共享不足第38-39页
  3.2.7 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第39页
  3.2.8 存在着某些危机管理中的死角第39-41页
4 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系统的构建第41-55页
 4.1 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系统的目标管理第41-42页
  4.1.1 总体目标第41页
  4.1.2 各项基本目标第41-42页
 4.2 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系统的组织建构第42-50页
  4.2.1 指挥决策系统第42-43页
  4.2.2 预警系统第43-44页
  4.2.3 预案系统第44-45页
  4.2.4 信息系统第45-46页
  4.2.5 保障系统第46-47页
  4.2.6 动员系统第47页
  4.2.7 善后系统第47-50页
 4.3 城市公共危机防范与救助系统的法律保障第50-55页
  4.3.1 紧急状态法第50-52页
  4.3.2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2-53页
  4.3.3 各部门法律法规第53-55页
5 案例分析——以吉化爆炸危机及次生危机为例第55-63页
 5.1 案例经过第55-57页
  5.1.1 吉化爆炸危机第55页
  5.1.2 次生危机的产生与发展第55-57页
 5.2 管理分析第57-63页
  5.2.1 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不力第57-59页
  5.2.2 预警系统预警不灵第59页
  5.2.3 预案系统形同虚设第59页
  5.2.4 信息系统运转不畅第59-60页
  5.2.5 保障系统尚属空白第60-61页
  5.2.6 动员系统建设缺失第61页
  5.2.7 善后系统未尽其能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舒络粉针剂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