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24页 |
| ·碳纳米管 | 第10-21页 |
| ·碳纳米管的结构特征 | 第10-11页 |
| ·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 | 第11-12页 |
| ·储氢材料 | 第11页 |
| ·场致发射 | 第11页 |
| ·新型高强度碳纤维材料及增强材料 | 第11-12页 |
| ·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12页 |
| ·医学上的应用 | 第12页 |
| ·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纯化 | 第12-14页 |
| ·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12-13页 |
| ·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13-14页 |
|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研究 | 第14-20页 |
| ·共价功能化 | 第14页 |
| ·非共价功能化 | 第14-20页 |
| ·双功能化小分子的吸附作用 | 第14-16页 |
| ·侧壁高聚物链的非共价包裹 | 第16-18页 |
| ·生物分子功能化 | 第18页 |
| ·染料分子功能化 | 第18-19页 |
| ·淀粉功能化 | 第19-20页 |
| ·环糊精功能化 | 第20页 |
| ·功能化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20-21页 |
| ·功能化后碳纳米管的应用 | 第21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羧基化研究及表征 | 第24-30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 ·碳纳米管的纯化 | 第25-26页 |
| ·纯化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26-27页 |
| ·碳纳米管的羧基化处理 | 第27页 |
| ·羧基化后碳纳米管的表征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羧基化碳纳米管对分光光度体系的增敏和增稳作用及机理探讨 | 第30-49页 |
|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在C-MWNT存在下光度法测定铅 | 第30-41页 |
| ·前言 | 第30-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32-35页 |
| ·不同羧基化程度的碳纳米管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显色体系酸度的选择 | 第33-34页 |
| ·缓冲溶液用量的比较、确定 | 第34页 |
|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 第34-35页 |
| ·羧基化碳纳米管水溶液的用量 | 第35页 |
| ·显色温度、时间及配合物的稳定性 | 第35页 |
| ·碳纳米管的共轭结构对显色体系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35-36页 |
| ·c2-MWNT水溶液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的比较 | 第36-37页 |
| ·配合物的组成及工作曲线 | 第37-38页 |
| ·配合物的组成 | 第37-38页 |
| ·配合物的工作曲线 | 第38页 |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反应机理探讨 | 第39-40页 |
| ·样品分析 | 第40-41页 |
| ·化妆品中铅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 ·化妆品的预处理 | 第40页 |
| ·铅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 ·回收实验 | 第40-41页 |
|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在c-MWNT存在下光度法测定铜 | 第41-48页 |
| ·前言 | 第41-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 ·吸收光谱 | 第43-44页 |
| ·酸度及缓冲溶液的选择 | 第44-45页 |
| ·羧基化碳纳米管水溶液用量的选择 | 第45页 |
| ·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的比较 | 第45页 |
|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显色反应的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 第46页 |
| ·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性 | 第46页 |
| ·工作曲线及灵敏度 | 第46-47页 |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样品分析 | 第48页 |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48页 |
| ·样品中铜离子的测定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c-MWNT与表面活性剂CTMAB共同存在下DBONBF吸光光度法测定铅及机理探讨 | 第49-59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表面活性剂 | 第49-50页 |
|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50-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 ·吸收光谱 | 第52-53页 |
| ·CTMAB与阴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比较 | 第53页 |
| ·c2-MWNT+CTMAB用量正交实验 | 第53-55页 |
| ·单一的CTMAB含量及羧基化的CNT水溶液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 ·正交实验及数据分析 | 第54-55页 |
| ·pH的选择 | 第55-56页 |
|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 第56页 |
| ·显色时间及稳定性 | 第56页 |
| ·配合物的组成及工作曲线 | 第56-57页 |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样品分析 | 第58页 |
| ·工业废水的预处理 | 第58页 |
| ·废水中PB~(2+)的测定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9页 |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