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创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 摘 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0 前言 | 第11-18页 |
|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5-16页 |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 1 从信贷资产管理入手控制信用风险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24页 |
| ·信用风险的特质分析 | 第18-20页 |
| ·传统的贷前控制措施消除信用风险的困难 | 第20-23页 |
| ·利用贷款抵押及第三方担保控制风险的困难 | 第20-21页 |
| ·信贷悖论造成的风险控制困难 | 第21-22页 |
| ·利用差别化利率控制风险的困难 | 第22-23页 |
| ·从信贷资产管理入手控制信用风险 | 第23-24页 |
| 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方法综论 | 第24-28页 |
| ·传统的持有到期的管理方法 | 第24页 |
| ·积极信贷资产管理方法 | 第24-28页 |
| ·贷款交易的特点及缺陷 | 第24-26页 |
|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及缺陷 | 第26页 |
| ·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背景 | 第26-28页 |
| 3 信用衍生产品概述及其避险机理分析 | 第28-42页 |
| ·信用衍生产品概述 | 第28-35页 |
| ·信用衍生产品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 第28页 |
|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及现状 | 第28-30页 |
| ·信用衍生产品的功能 | 第30-32页 |
| ·传统信用风险管理产品与信用衍生产品的比较 | 第32页 |
| ·信用衍生产品存在的问题 | 第32-35页 |
| ·几种常见信用衍生产品的避险机理分析 | 第35-42页 |
| ·信用违约互换产品 | 第35-37页 |
| ·总收益互换产品 | 第37-38页 |
| ·信用联结票据 | 第38-40页 |
| ·其它种类信用衍生产品 | 第40-42页 |
| 4 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 第42-51页 |
| ·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信贷流程构建 | 第42-44页 |
| ·信用衍生产品在信贷资产集中度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 第44-45页 |
| ·信用衍生产品在信贷抵押品的风险保值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 第45-48页 |
| ·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额度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 第48页 |
| ·信用衍生产品在资产收益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 第48-49页 |
| ·信用衍生产品在信贷业务发展中的应用设计 | 第49-51页 |
| 5 信用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具体应用思路 | 第51-60页 |
| ·对完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宏观基础的思路 | 第51-54页 |
| ·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 | 第51-52页 |
| ·在完善基础性金融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衍生产品市场 | 第52页 |
| ·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 | 第52-53页 |
|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管理 | 第53-54页 |
| ·对商业银行应用信用衍生产品的思路 | 第54-55页 |
| ·加快商业银行数据库建设步伐 | 第54页 |
| ·设立信贷资产管理部门对信贷资产进行积极管理 | 第54-55页 |
| ·对信用衍生产品交易要素的思路 | 第55-60页 |
|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推出步骤 | 第55-56页 |
|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主体 | 第56-57页 |
|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品种 | 第57-58页 |
| ·信用衍生产品的监管 | 第58页 |
| ·信用衍生产品与其它信贷资产管理工具的配合使用 | 第58-60页 |
| 总 结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