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32页 |
·引言 | 第12页 |
·钢材的渗铝技术 | 第12-14页 |
·渗铝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页 |
·渗铝层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热浸镀铝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热浸镀铝层的组织结构 | 第15页 |
·镀铝时液态铝的漫流、浸润和铁的溶解过程 | 第15-16页 |
·镀铝时金属间化合物相区的形成过程 | 第16-18页 |
·热浸镀铝合金层生长动力学 | 第18页 |
·热浸镀铝钢扩散层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热浸镀铝钢的性能 | 第19-21页 |
·稀土在化学热处理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 第21-31页 |
·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 | 第21-22页 |
·稀土在渗碳、渗硼及其复合渗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稀土在热浸镀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稀土在化学热处理中的作用机理 | 第27-30页 |
·稀土在化学热处理中应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30-31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2 热浸镀铝层的微观组织及稀土的影响 | 第32-51页 |
·试验材料、设备、步骤和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33-47页 |
·镀铝层的组织形态及稀土La 的影响 | 第33-35页 |
·镀铝层的相结构及稀土La 的影响 | 第35-44页 |
·热浸镀稀土铝层中La 的分布 | 第44-47页 |
·热浸镀稀土镧铝钢的表面层和合金层厚度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稀土La 对镀件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7-48页 |
·稀土La 对镀件表面层和合金层厚度的影响 | 第48页 |
·稀土La 的渗入机理 | 第48页 |
·镀层中非晶的形成原因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3 热浸镀铝钢扩散层的组织结构和稀土的影响 | 第51-71页 |
·试验材料、设备、步骤和方法 | 第51页 |
·扩散层的组织形貌及稀土 La 的影响 | 第51-52页 |
·扩散层的微观结构及稀土 La 的影响 | 第52-59页 |
·热浸镀稀土镧铝后扩散层的微观结构 | 第52-57页 |
·热浸镀铝后扩散层的微观结构 | 第57-59页 |
·扩散层的调幅分解组织 | 第59-64页 |
·扩散层调幅分解组织特征 | 第59-62页 |
·调幅分解组织的形成 | 第62-64页 |
·扩散层中Al_4C_3相的晶体学特征 | 第64-67页 |
·热浸镀稀土镧铝后扩散层的 La 分布 | 第67-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稀土 La 的扩散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4 镀铝钢扩散层生长动力学及稀土的影响 | 第71-82页 |
·试验材料、设备、步骤和方法 | 第71页 |
·扩散层厚度增量的试验结果及计算机处理 | 第71-73页 |
·扩散层厚度增长动力学的实验测定 | 第71页 |
·扩散层厚度增长动力学的数学模式 | 第71-73页 |
·扩散过程中镀铝层/基体界面层生长的数学模型 | 第73-77页 |
·建立界面层生长数学模型的意义 | 第73页 |
·合金层/基体界面层生长的数学模型 | 第73-76页 |
·试验验证 | 第76-77页 |
·扩散层的铝分布和稀土 La 对α-Fe 点阵参数的影响 | 第77-78页 |
·讨论 | 第78-81页 |
·稀土 La 对扩散层生长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 第78页 |
·不同扩散工艺下稀土 La 的作用 | 第78-79页 |
·稀土 La 对铝原子扩散的影响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镀铝钢扩散层空洞的生长及稀土的影响 | 第82-100页 |
·试验材料、设备、步骤和方法 | 第82页 |
·Al_2O_3/扩散层界面空洞的生长及稀土 La 的影响 | 第82-89页 |
·镀铝钢1000℃氧化动力学 | 第82-83页 |
·热浸镀铝和稀土镧铝后的表面层厚度 | 第83页 |
·Al_2O_3/扩散层界面空洞的形态和分布 | 第83-87页 |
·界面空洞平均直径随氧化时间的变化 | 第87-88页 |
·空洞平均深度与直径的关系 | 第88页 |
·单位面积上空洞数量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 第88-89页 |
·次外层/过渡层界面空洞的生长及稀土的影响 | 第89-95页 |
·镀铝钢800℃氧化动力学 | 第89页 |
·扩散层的扫描电镜形貌和微观组织 | 第89-92页 |
·次外层/过渡层界面空洞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 第92-93页 |
·界面空洞平均直径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 第93-95页 |
·界面空洞数量与氧化时间的关系 | 第95页 |
·讨论 | 第95-99页 |
·Al_2O_3/扩散层界面空洞的形成原因 | 第95-96页 |
·稀土La 对Al_2O_3/扩散层界面空洞长大速度的影响 | 第96页 |
·稀土La 对Al_2O_3/扩散层界面空洞形核深度和速度的影响 | 第96-97页 |
·次外层/过渡层界面空洞的形成机制 | 第97页 |
·次外层/过渡层界面空洞带的形成过程 | 第97-98页 |
·氧化时间对次外层/过渡层界面空洞生长的影响 | 第98页 |
·稀土La 对次外层/过渡层界面空洞生长的影响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镀铝钢的扩散工艺和抗腐蚀性能 | 第100-112页 |
·试验材料、设备、步骤和方法 | 第100-101页 |
·镀铝钢的扩散工艺 | 第101-106页 |
·热浸镀铝钢扩散处理后的氧化动力学 | 第101-103页 |
·热浸镀铝钢扩散处理后的抗循环剥落性能 | 第103页 |
·高温氧化和剥落前后扩散层微观组织形貌 | 第103-106页 |
·镀铝钢的抗腐蚀性能 | 第106-108页 |
·镀铝钢的抗H_2S 腐蚀性能 | 第106-107页 |
·镀铝钢的抗CO_2腐蚀性能 | 第107-108页 |
·讨论 | 第108-111页 |
·扩散层空洞对氧化动力学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扩散工艺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109页 |
·扩散工艺对抗循环剥落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稀土La 对热浸渡铝钢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全文工作总结及结论 | 第112-114页 |
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112-113页 |
2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4页 |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