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

基于人耳听觉特性的语音特征提取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5页
   ·语音识别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页
   ·国内外语音识别技术的历史及其发展第8-10页
     ·国内外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第8-10页
     ·语音识别技术发展现状第10页
   ·语音识别的主要研究方向第10-13页
     ·声学模型第10-11页
     ·特征提取第11页
     ·自适应算法第11-12页
     ·噪声环境下的鲁棒性研究第12-13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第13-14页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14-15页
第二章 语音识别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第15-25页
   ·A/D转换和预处理第15-17页
   ·语音信号的时域分析第17-20页
     ·短时平均能量和短时平均幅度第18-19页
     ·短时平均过零率第19页
     ·语音信号的端点检测第19-20页
   ·语音信号的频域分析第20-22页
   ·LPCC特征参数提取第22-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语音识别系统的模型第25-38页
   ·动态时间归整第25页
   ·人工神经网络第25-26页
   ·隐马尔可夫模型第26-37页
     ·HMM的种类第26-27页
     ·HMM模型三参数第27-29页
     ·HMM模型三问题第29页
     ·HMM模型三算法第29-35页
     ·HMM并行模型联合技术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噪声对语音识别系统的影响第38-43页
   ·识别率下降的原因第38-39页
   ·噪声的分类第39-40页
   ·噪声对语音信号影响分析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基于人耳听觉特性的语音特征提取第43-78页
   ·人耳听觉生理系统简述第43-44页
   ·Mel频标倒谱系数第44-46页
   ·听觉掩蔽第46-59页
     ·听觉掩蔽介绍第46-50页
     ·听觉掩蔽阈的计算第50-51页
     ·听觉掩蔽特性的MFCC计算方法第51-53页
     ·Bark和Mel,Bark_(mel)临界带表第53-58页
     ·实验第58-59页
   ·等响曲线第59-67页
     ·等响及等响曲线第59-60页
     ·等响信噪比加权法第60-63页
     ·ISO226:2003等响曲线加权第63-66页
     ·实验第66-67页
   ·耳蜗分频特性的子带特征第67-76页
     ·子带技术的背景第67-68页
     ·子带技术识别理论依据第68-70页
     ·语音信号频带划分方法第70-72页
     ·人耳响度特征子带加权方法第72-73页
     ·子带信噪比加权法第73-74页
     ·特征空间与模型空间联合加权法第74-76页
     ·实验第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结论和下一步的工作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应论视角下“开心麻花”春晚小品的幽默言语生成研究
下一篇: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