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 第1-11页 |
第一部分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1-16页 |
一、职业认同感差 | 第12-13页 |
二、职责定位不明确 | 第13页 |
三、评价缺乏科学性 | 第13-14页 |
四、待遇偏低 | 第14页 |
五、培训模式单一 | 第14-16页 |
第二部分 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设想方案 | 第16-24页 |
一、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 第16-17页 |
二、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方案的内容 | 第17-20页 |
1、聘用制 | 第17-18页 |
2、二年任期制 | 第18页 |
3、五级职级制 | 第18-19页 |
4、岗位津贴制 | 第19页 |
5、养用机制 | 第19-20页 |
三、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方案的特点 | 第20-24页 |
1、以“自我实现人”为人性假设建构综合激励模式 | 第21-22页 |
2、以“多种机制有机联系”彰显机制的合力作用 | 第22-23页 |
3、以“满足需要与引导需要”发挥机制的导向作用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设想方案的问卷调查 | 第24-38页 |
一、调查情况介绍 | 第24页 |
二、问卷调查结果 | 第24-31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35页 |
1、激励方案中受到认可的内容 | 第31-33页 |
2、激励方案中学校成员与辅导员认可有显著差异的内容 | 第33-35页 |
四、激励方案认可度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 第35-38页 |
1、传统学校管理理念的影响 | 第35-36页 |
2、辅导员迫切的发展需要与学校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 | 第36-38页 |
第四部分 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理性思考 | 第38-44页 |
一、了解辅导员人性特点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前提 | 第38-40页 |
二、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是处理好绩效与报酬的关系 | 第40-42页 |
三、营造“学习+激励”的机制运行软环境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