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输网中的通道分析与系统配置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5-27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5-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国内外运输通道理论研究概况 | 第21-23页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2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案 | 第23-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25-27页 |
第2章 综合运输网中的通道系统分析与界定 | 第27-58页 |
·综合运输网中通道系统的界定 | 第27-39页 |
·运输通道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 第27-30页 |
·研究系统的边界和环境 | 第30页 |
·运输通道的结构 | 第30-34页 |
·运输通道的基本分类 | 第34-39页 |
·运输通道系统的演化及动力机制 | 第39-45页 |
·运输通道的系统演化 | 第39-41页 |
·系统演进的动力机制 | 第41-45页 |
·通道内流量分析 | 第45-48页 |
·运输通道的能力测度 | 第48-55页 |
·各运输方式的能力测度概述 | 第48-49页 |
·通道的能力测度 | 第49-55页 |
·运输通道的发展趋势 | 第55-58页 |
第3章 综合运输网中通道需求规划相关域的界定 | 第58-106页 |
·运输通道吸引范围的界定与分析 | 第58-65页 |
·路径吸引范围 | 第59-63页 |
·节点覆盖度 | 第63-65页 |
·集散点的确定 | 第65-81页 |
·集散点确定的思路 | 第66-71页 |
·集散点的聚类模型 | 第71-81页 |
·集散点的对外交通需求预测 | 第81-100页 |
·集散点的区外交通生成预测 | 第81-88页 |
·集散点的区外交通生成分布 | 第88-91页 |
·集散节点的区外交通“路径—方式”分担 | 第91-99页 |
·特殊集散节点的处理 | 第99-100页 |
·通道系统配置流量的确定 | 第100-106页 |
·边际假设 | 第101页 |
·路径配置相关流量的确定 | 第101-104页 |
·节点配置相关流量的确定 | 第104-106页 |
第4章 综合运输网中通道的功能定位 | 第106-132页 |
·通道功能分析与界定 | 第106-115页 |
·通道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 第107-108页 |
·通道的功能分析 | 第108-115页 |
·通道功能定位的结构形式及相关影响因素 | 第115-120页 |
·通道功能定位的结构形式 | 第115-117页 |
·通道功能定位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7-120页 |
·通道功能定位的方法和依据 | 第120-132页 |
·通道功能定位的边际假设 | 第120-123页 |
·通道功能定位的方法和依据 | 第123-125页 |
·实证分析——以绵成峨通道功能定位为例 | 第125-132页 |
第5章 综合运输网中通道的系统配置及优化 | 第132-160页 |
·综合运输通道的系统配置 | 第132-144页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32-134页 |
·通道系统配置的目标 | 第134页 |
·影响通道系统配置的因素分析 | 第134-136页 |
·通道系统配置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6-144页 |
·通道内同类系统单元的分工 | 第144-152页 |
·通道内同类系统单元分工的基本类别 | 第146-148页 |
·公路客货分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48-151页 |
·通道内同类系统客货分线后与路网的衔接 | 第151-152页 |
·广域运输通道的整体决策与分割 | 第152-160页 |
·广域运输通道的整体决策 | 第152-153页 |
·广域运输通道的分割 | 第153-158页 |
·广域运输通道整体决策与分割的相关问题探讨 | 第158-160页 |
第6章 运输通道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 | 第160-165页 |
·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一体化机制的构筑 | 第160-162页 |
·通道建设与环境系统的协调 | 第162-163页 |
·通道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 第163-165页 |
结论 | 第165-167页 |
致谢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80页 |
硕博连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