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工笔人物画表现的意象性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关于"意象" | 第10页 |
|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演变 | 第10-18页 |
| ·原始社会古老纯朴的艺术 | 第11页 |
| ·秦汉时期的工笔人物画 | 第11-12页 |
| ·魏晋南北朝时期"意象"理论的日渐丰富 | 第12-14页 |
| ·唐代工笔人物的成熟发展及"意象"理论的丰富 | 第14-16页 |
| ·五代两宋时期"意象"的表现和绘画风格 | 第16-17页 |
| ·元明清时期的审美观 | 第17-18页 |
| ·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 第18-20页 |
| 第2章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意象性"视觉表现分析 | 第20-36页 |
| ·意象思维 | 第20-23页 |
| ·符号思维 | 第20-22页 |
| ·玄想思维 | 第22-23页 |
| ·意象性在绘画语言表现方式中的体现 | 第23-36页 |
| ·造型的意象性 | 第23-25页 |
| ·线条 | 第25-28页 |
| ·色彩 | 第28-31页 |
| ·肌理 | 第31-34页 |
| ·合理的的构图和布局对于意象性表现的重要性 | 第34-36页 |
| 第3章 "意象"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发展的意义 | 第36-44页 |
| ·艺术家的个案分析 | 第36-43页 |
| ·张见工笔人物画研究 | 第36-38页 |
| ·陈子工笔人物画研究 | 第38-40页 |
| ·胡明哲工笔人物画研究 | 第40-41页 |
| ·丁绍光工笔人物画研究 | 第41-42页 |
| · | 第42-43页 |
| ·多样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 第43-44页 |
| 第4章 工笔人物画创作感悟 | 第44-49页 |
| ·作品《寝室》创作的社会背景分析 | 第44-45页 |
| ·表现方法探索 | 第45-49页 |
| ·线条和色彩对应关系的尝试 | 第45-46页 |
| ·肌理的视觉效应 | 第46-47页 |
| ·空间氛围与构成 | 第47-49页 |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书目 | 第51-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