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 1 前言 | 第9-2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Dawson 型POM 的结构及特征 | 第10-16页 |
| ·Dawson 型POM 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 | 第12-13页 |
| ·Dawson 型POM 的酸性和氧化还原性 | 第13-14页 |
| ·Dawson 型POM 的假液相 | 第14-16页 |
| ·Dawson 型POM 的应用 | 第16页 |
| ·Dawson 型POM 的制备 | 第16-17页 |
| ·Dawson 型POM 的光谱特征 | 第17-19页 |
| ·IR 光谱 | 第17-18页 |
| ·UV 光谱 | 第18页 |
| ·NMR 谱 | 第18-19页 |
| ·~(31)P-NMR 谱 | 第18-19页 |
| ·~(18)3W-NMR 谱 | 第19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19页 |
| ·甾体化学及糖皮质激素药物 | 第19-26页 |
| ·甾体化学及肾上腺皮质激素 | 第19-20页 |
| ·抗哮喘糖皮质激素药物环索奈德 | 第20-22页 |
| ·环索奈德的合成路线的综述 | 第22-24页 |
| ·参考合成路线1 | 第22-23页 |
| ·参考合成路线2 | 第23页 |
| ·参考合成路线3 | 第23-24页 |
| ·环索奈德的合成路线的设计 | 第24-26页 |
| ·环索奈德合成研究的构想 | 第24-25页 |
| ·设计合成路线1 | 第25-26页 |
| ·设计合成路线2 | 第26页 |
| ·POM 作为酸型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 ·研究构想 | 第28-29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9-39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9-31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31页 |
| ·Dawson 型杂多化合物的合成 | 第31-33页 |
| ·α/β-K_6P_2W_(18)0_(62)·10H_20的合成 | 第31页 |
| ·α-K_6P_2W_(18)0_(62)·14H_20 的合成 | 第31页 |
| ·α_2-K_(10)P_2W_(17)0_(61)·15H_20 的合成 | 第31页 |
| ·Na_(12)P_2W_(15)0_(56)·18H_2O 的合成 | 第31-32页 |
| ·K_9P_2W_(17)CoO_(62)·16H_2O 的合成 | 第32页 |
| ·K_(10)P_2W_(16)CoVO_(62)·15H_2O 的合成 | 第32页 |
| ·K_(11)P_2W_(15)CoV_2O_(62)·15H_2O 的合成 | 第32-33页 |
| ·K_(12)P_2W_(14)CoV_3O_(62)·15H_2O 的合成 | 第33页 |
| ·四种Dawson 型POM 酸的合成 | 第33页 |
| ·环索奈德的合成 | 第33-39页 |
| ·地索奈德的合成 | 第33-34页 |
| ·地索奈德的醛交换 | 第34页 |
| ·缩醛化合物的合成 | 第34页 |
| ·缩醛化合物的异丁酰化 | 第34-35页 |
| ·地索奈德的异丁酰化 | 第35页 |
| ·地索奈德酰化产物的醛交换 | 第35页 |
| ·环索奈德的制备 | 第35-36页 |
| ·环索奈德的结构表征 | 第36-37页 |
| ·环索奈德的纯度分析 | 第37-39页 |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 ·POM 的结构表征 | 第39-41页 |
| ·POM 的IR 谱 | 第39页 |
| ·POM的UV光谱 | 第39-40页 |
| ·POM 的元素分析 | 第40页 |
| ·POM 的热重分析 | 第40-41页 |
| ·缩醛的POM 催化合成 | 第41-45页 |
|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物料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页 |
| ·体系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 ·POM 催化反应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45-46页 |
| ·四种催化剂用量及性能的比较 | 第46-47页 |
| ·药物环索奈德合成研究的讨论 | 第47-49页 |
| ·设计合成路线的讨论 | 第47-48页 |
| ·合成工艺成熟性的讨论 | 第48-49页 |
| 4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附录 | 第55-62页 |
| 本人在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
|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 | 第62-63页 |
| 声明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