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前言 | 第12页 |
·光敏色素的发现 | 第12-18页 |
·光敏色素分子及其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光敏色素的生理功能 | 第14-16页 |
·光敏色素对细胞生长的调节 | 第14-15页 |
·光敏色素与光周期现象 | 第15页 |
·营养生长和生物钟 | 第15-16页 |
·光敏色素与植物激素的协同作用 | 第16页 |
·光敏色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 第16-17页 |
·光敏色素与避阴性 | 第17页 |
·玉米光敏色素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玉米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选择标记基因的研究 | 第18-19页 |
·光敏色素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 第20页 |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20-46页 |
·材料 | 第20-24页 |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细菌、质粒和引物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抗生素和激素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46页 |
·光敏色素基因zmPHY A1/A2的克隆 | 第24-31页 |
·玉米总RNA的提取 | 第25-26页 |
·PCR扩增全长 | 第26-27页 |
·PCR产物凝胶回收 | 第27-28页 |
·目的片段的连接 | 第28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29页 |
·E.coli的热激转化 | 第29页 |
·菌液PCR检测 | 第29-30页 |
·质粒提取 | 第30-31页 |
·目的片段zmPHYA1的获得 | 第31-33页 |
·单酶切载体质粒pMD-18T-zmPHY A1 | 第31-32页 |
·平末端化处理 | 第32-33页 |
·第二步酶切并电泳回收酶切片段 | 第33页 |
·目的片段zmPHY A2的获得 | 第33页 |
·用SpeI单酶切载体质粒pMD-18T-zmPHY A2 | 第33页 |
·平末端化处理 | 第33页 |
·第二步酶切并电泳回收酶切片段 | 第33页 |
·植物表达载体PTF101.1终止目的基因的终止子T-nos片段的获得 | 第33-34页 |
·植物表达载体PTF101.1启动目的基因表达的玉米泛素启动子ubiquitin片段的获得 | 第34页 |
·植物表达载体pTF101.1的改造 | 第34-35页 |
·载体大片段的获得 | 第34-35页 |
·载体大片段与终止子T-nos的连接与转化 #24连接体系如下 | 第35页 |
·载体pTF101.1+T-nos用BamH Ⅰ/Hind Ⅲ双酶切获得载体大片段 | 第35页 |
·载体大片段与启动子Ubiqintin的连接及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5页 |
·改造后植物表达载体(简称pTU)与目的DNA的连接和工程菌的转化 | 第35-41页 |
·载体pTU用Sma Ⅰ、BamH Ⅰ分步酶切获得载体大片段 | 第35-36页 |
·载体片段与目的片段的连接及工程菌的转化 | 第36-41页 |
·胚性愈伤组织受体系统的建立 | 第41页 |
·农杆菌浸染玉米愈伤组织 | 第41-42页 |
·农杆菌菌株C58 | 第41页 |
·农杆菌热击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1页 |
·农杆菌热击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41-42页 |
·转化用农杆菌的制备 | 第42页 |
·农杆菌浸染玉米愈伤组织及共培养转化 | 第42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和植株再生 | 第42-43页 |
·筛选 | 第42页 |
·植株再生 | 第42-43页 |
·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 第43-46页 |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 第44-46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46-58页 |
·载体构建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目的基因zmPHY A1/A2的结果 | 第46-47页 |
·质粒pTF101.1的改造结果 | 第47-50页 |
·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pTU-A1/A2的构建结果 | 第50页 |
·再生植株的PCR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及植株的再生过程 | 第50-53页 |
·筛选 | 第50-51页 |
·植株再生 | 第51-53页 |
·启动子加目的基因phyA1的PCR检测结果 | 第53-54页 |
·启动子加目的基因phyA2的PCR检测结果 | 第54-55页 |
·选择标记基因BAR基因的PCR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转基因后代T1代的PCR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56页 |
·转基因玉米检测问题及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58-61页 |
·载体构建中DNA片段的末端平滑化及平末端连接 | 第58页 |
·过量表达玉米光敏色素zmPHY A载体的构建 | 第58页 |
·烯效唑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58-59页 |
·PCR检测中污染问题及解决 | 第59-61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