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8-16页 |
1.2.1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8-9页 |
1.2.2 高温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9-10页 |
1.2.3 高温胁迫对植物氮素代谢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4 高温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5 高温胁迫对渗透调节与水分变化的影响 | 第12页 |
1.2.6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物膜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7 高温胁迫对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8 热激蛋白与耐热性 | 第15-16页 |
1.3 耐高温胁迫的鉴定方法 | 第16-18页 |
1.3.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第16页 |
1.3.2 碳氮等物质代谢 | 第16-17页 |
1.3.3 渗透调节与水分变化 | 第17页 |
1.3.4 细胞膜热稳定性和酶活性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实验材料与高温处理 | 第18页 |
2.2 耐高温胁迫的测定 | 第18-20页 |
2.2.1 幼苗生长量 | 第18-19页 |
2.2.2 热害指数 | 第19页 |
2.2.3 膜稳定性 | 第19页 |
2.2.4 糖、蛋白质与氨基酸指标测定 | 第19-20页 |
2.2.5 耐高温胁迫能力的综合比较 | 第20页 |
2.3 高温胁迫下保护酶活性变化的测定 | 第20页 |
2.4 高温胁迫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测定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39页 |
3.1 不同品系不结球白菜耐热性鉴定 | 第22-30页 |
3.1.1 热害指数 | 第22页 |
3.1.2 高温生长量 | 第22-23页 |
3.1.3 膜稳定性 | 第23页 |
3.1.4 MDA | 第23-24页 |
3.1.5 可溶性糖 | 第24-25页 |
3.1.6 游离氨基酸 | 第25-26页 |
3.1.7 可溶性蛋白 | 第26-27页 |
3.1.8 游离脯氨酸 | 第27-28页 |
3.1.9 不结球白菜耐热性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 第28-30页 |
3.2 高温胁迫下不结球白菜保护酶(SOD、CAT、POD)活性的变化 | 第30-34页 |
3.2.1 SOD酶活性 | 第30-31页 |
3.2.2 CAT酶活性 | 第31-33页 |
3.2.3 POD酶活性 | 第33-34页 |
3.3 不结球白菜耐高温胁迫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 第34-39页 |
3.3.1 内源ABA含量变化及其与耐高温胁迫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3.3.2 内源GA_3含量变化及其与耐高温胁迫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3.3.3 内源IAA含量变化及其与耐高温胁迫的相关性 | 第36-37页 |
3.3.4 内源Z+ZR含量变化及其与耐高温胁迫的相关性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9-42页 |
4.1 不结球白菜的耐热性与物质代谢 | 第39页 |
4.2 不结球白菜的耐热性与膜脂稳定性 | 第39-40页 |
4.3 不结球白菜的耐热性与内源激素 | 第40-41页 |
4.4 不结球白菜的耐热胁迫的温度选择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