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调查与观测论文--调查及观测方法论文

海面风场全极化微波辐射测量--原理、系统设计与模拟研究

1. 海面微波极化辐射测量的研究背景和有关概念第1-19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极化辐射计的发展第13页
   ·极化辐射测量的原理和有关概念第13-17页
     ·亮度温度定义第13-15页
     ·极化方式第15-16页
     ·电磁场Stokes 参数第16-17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7-19页
2. 大气-海洋系统全极化微波辐射传输方程及其模式第19-40页
   ·大气微波辐射传输方程第19页
   ·无雨情况下大气微波辐射传输模式第19-21页
   ·海面边界条件第21-24页
     ·Muller 散射矩阵第21-23页
     ·海面边界条件第23-24页
   ·无雨情况下微波大气吸收模式第24-27页
     ·大气的吸收和散射系数第24-25页
     ·氧气吸收系数模式第25-26页
     ·水汽吸收系数模式第26页
     ·氮气吸收系数模式第26页
     ·云/雾的粒子的贡献第26-27页
     ·氧气谱线的Zeeman 影响第27页
   ·大气微波辐射传输计算第27-32页
     ·大气辐射传输近似计算原理第27-30页
     ·模式比较分析第30-32页
   ·全极化海面辐射的模拟第32-38页
     ·海洋全极化微波亮温的模拟方法第32-33页
     ·大气模拟结果分析第33-35页
     ·海面和大气微波极化辐射模拟结果第35-38页
   ·本章总结第38-40页
3. 海面极化微波辐射和散射模式的比较和分析第40-77页
   ·海面极化微波辐射和散射机理及其模式概述第40-41页
     ·风与海面作用的微波遥感原理第40页
     ·海面微波发射率模式概述第40-41页
   ·平静海面亮温第41-44页
     ·Fresnel 反射系数第41页
     ·海水介电常数第41-42页
     ·平静海面亮温的模拟和分析第42-44页
   ·不考虑泡沫情况下的粗糙海面微波辐射/散射模式第44-51页
     ·物理光学模式第44-45页
     ·基于微扰方法的双尺度模式第45-49页
     ·直接海面发射率模式—小坡度近似第49-51页
   ·不同模式的有效性分析第51-56页
     ·海面粗糙度的几个参数的定义第51-52页
     ·几种光学类型模式的区别第52页
     ·模式的有效性理论第52-54页
     ·海面条件下不同模式的应用范围分析第54-56页
   ·海面波谱及其比较第56-59页
     ·海洋和大气的耦合第56-57页
     ·海面波谱在极化辐射测量中应用的比较第57-59页
   ·粗糙海面发射率数值模拟结果第59-66页
     ·双尺度模式模拟结果第59-60页
     ·物理光学模式模拟结果第60-62页
     ·小坡度近似模拟结果第62-63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63-66页
   ·泡沫的影响分析及其模式第66-67页
     ·泡沫的影响分析第66-67页
     ·泡沫模式第67页
   ·海面极化辐射数值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的比较第67-73页
     ·可供比较的经验公式第67-68页
     ·海面极化微波辐射的理论模拟及其与经验模式的比较第68-73页
   ·本章总结第73-77页
4. 极化微波辐射计的原理和系统设计第77-104页
   ·相关辐射测量的原理第77-79页
   ·极化微波辐射计的分类及其特点第79-84页
     ·直接相关辐射计第79-81页
     ·极化组合辐射计第81-83页
     ·Windsat 分立馈源的多路平行接收极化辐射计第83页
     ·极化辐射计灵敏度比较第83-84页
   ·极化辐射计的关键技术分析第84-86页
     ·极化辐射计类型选择及其相关考虑第84-85页
     ·接收机的关键技术第85-86页
     ·天线的关键技术第86页
   ·数字相关辐射计原理和误差分析第86-91页
     ·两路正交数字信号相关分析第86-89页
     ·数字相关辐射计灵敏度第89-90页
     ·系统误差第90-91页
   ·数字相关极化辐射计系统设计方案第91-95页
     ·数字相关极化辐射计系统设计第91-93页
     ·复相关器设计第93-95页
   ·极化辐射计系统测试方案第95-98页
     ·接收机测试第95-96页
     ·天线测试第96-97页
     ·整机测试第97-98页
   ·极化辐射计主要技术指标原理及其误差分析方法第98-101页
     ·系统噪声温度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第98-99页
     ·灵敏度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第99页
     ·线性度及其不确定性分析第99-100页
     ·稳定性及其分析第100-101页
     ·定标准确度及其分析第101页
   ·本章总结第101-104页
     ·本章总结第101-104页
5. 极化辐射计定标技术原理和方法第104-127页
   ·概述第104-106页
     ·定标概念及其分类第104页
     ·极化辐射计定标的发展及其特点第104-106页
   ·全极化微波辐射计的定标方程第106-109页
     ·前三个Stokes 参数的极化辐射计定标方程第106-108页
     ·四个Stokes 参数的极化辐射计定标方程第108-109页
   ·外部定标源及其辐射传递第109-116页
     ·被动全极化定标标准原理及其定标过程分析第109-114页
     ·极化辐射计的主动极化负载定标方法第114-116页
   ·极化辐射计的内定标方法第116-118页
     ·相关噪声定标标准(CNCS)第116-117页
     ·内外结合的定标方法第117页
     ·定标方法的比较和分析第117-118页
   ·微波辐射计的大气定标方法第118-120页
   ·星载微波辐射计的低端替代定标方法第120-121页
   ·数字相关极化辐射计的定标原理和方法第121-124页
     ·全功率辐射计通道定标第121-122页
     ·数字相关器定标第122-124页
   ·极化辐射计定标精度及误差分析第124-125页
     ·定标精度定义第124页
     ·风向反演与定标误差的关系第124-125页
   ·本章总结第125-127页
6. 极化辐射计数据预处理算法及其模拟研究第127-153页
   ·概述第127-128页
   ·两点定标第128-129页
   ·全极化天线温度方程第129-134页
     ·单色天线温度方程第129-133页
     ·带宽的影响第133-134页
   ·空间溢出的校正第134-136页
   ·交叉极化校正第136-144页
     ·过程描述第136-137页
     ·旋转校正矩阵第137-138页
     ·Faraday 旋转角第138-139页
     ·极化旋转角第139页
     ·天线温度和目标亮温之间关系矩阵第139-141页
     ·“神舟四号”飞船微波辐射计交叉极化校正第141-144页
     ·交叉极化矩阵产生方法的比较第144页
   ·空间分辨率匹配理论及其模拟第144-151页
     ·空间分辨率匹配理论第144-146页
     ·空间分辨率匹配算法模拟第146-151页
   ·本章总结第151-153页
7. 海面风场反演算法及其模拟反演结果分析第153-179页
   ·风场反演算法的形式第153-154页
   ·海面算法第154-157页
     ·平静海面反射率算法第154-155页
     ·风成海面发射率算法第155-156页
     ·风向算法第156-157页
   ·大气算法第157-160页
     ·不同路径大气辐射亮温之间的关系第157-158页
     ·大气上行和下行辐射亮温之间的关系第158-159页
     ·垂直路径大气透过率算法第159-160页
     ·下行大气辐射亮温算法第160页
   ·反演算法的准确性分析第160-161页
   ·星载极化微波辐射计风场反演方法第161-168页
     ·物理统计算法第161-163页
     ·物理反演第163-168页
   ·风场反演的最大似然估值(MLE)方法第168-176页
     ·最大似然估值方法原理第168-170页
     ·风场反演的叠代求解过程第170页
     ·反演结果及其分析第170-173页
     ·只有前三个Stokes 参数时的MLE 结果及其分析第173-176页
   ·本章总结第176-179页
8. 论文总结第179-184页
   ·全文总结第179-181页
     ·海面风场极化辐射测量机理研究第179-180页
     ·极化辐射计硬件原理和系统设计及其定标技术第180-181页
     ·极化辐射测量技术的应用方法研究第181页
   ·本论文的贡献汇总第181-182页
   ·建议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第182-184页
参考文献第184-19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目录第190-191页
致谢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中文LinuxIME标准的输入法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论FIDIC合同条件下的承包商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