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自我效能理论在高年级大学生职业追求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第1-33页
 1 自我效能理论介绍第10-18页
   ·自我效能概念的提出第10-12页
   ·两种水平的自我效能概念第12-15页
     ·领域相关自我效能感第12-13页
     ·一般自我效能感第13页
     ·两种水平的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第13-15页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第15页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与改变的因素第15-16页
   ·自我效能感的特征维度第16-17页
   ·自我效能感到的干预途径第17-18页
 2 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的扩展第18-33页
   ·研究历史第18-19页
   ·职业自我效能的概念由来及重新定位第19-20页
   ·职业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发展第20-23页
   ·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的研究现状第23-33页
     ·对职业选择理论的比较验证第23-26页
     ·探索性决策和职业角色的实现第26-27页
     ·对受聘的效能知觉第27-28页
     ·职业自我效能中的性别差异研究第28-31页
     ·民族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第31-33页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第33-54页
 1 研究目的第33-34页
 2 研究假设第34页
 3 研究被试第34-35页
 4 量表的修订和编制第35-39页
   ·职业自我效能量表的修订第35-38页
     ·理论依据第35-36页
     ·预测分析和标准化施测第36-37页
     ·信度检验第37页
     ·效度检验第37-38页
   ·职业追求量表第38-39页
   ·职业兴趣量表第39页
 5 正式施测与科学化统计第39页
 6 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高年级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中的性别差异第39-40页
   ·高年级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上的文理科差异第40-41页
   ·高年级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第41-42页
   ·高年级大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上的学校差异第42页
   ·高年级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职业追求和职业兴趣的相关第42-43页
   ·高年级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兴趣对职业追求的预测第43-45页
 7 讨论第45-52页
   ·职业自我效能上的性别差异第45-47页
   ·职业自我效能感上的学科差异第47页
   ·职业自我效能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第47-48页
   ·职业自我效能感上的学校差异第48页
   ·职业自我效能与职业追求和职业兴趣的相关第48-49页
   ·职业自我效能和职业兴趣对职业追求的范围的预测分析第49页
   ·理论启示第49-51页
   ·对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思考第51-52页
 8 研究总结第52-54页
   ·结论第52-53页
   ·本研究的创新、问题与难点第53-54页
     ·创新点第53页
     ·本研究的问题与难点第53-54页
注释第54-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第62-66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66-69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69-72页
后记第72-73页
导师与作者简介第73-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文件分类的对等网络负载均衡优化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面向Agent建模语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