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网络监控系统设计 | 第13-23页 |
2.1 系统架构 | 第13-14页 |
2.1.1 集中式网络监控系统架构 | 第13-14页 |
2.1.2 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架构: | 第14页 |
2.2 功能设计 | 第14-16页 |
2.2.1 单位内部上网行为控制功能 | 第14-15页 |
2.2.2 保护功能 | 第15页 |
2.2.3 净化功能 | 第15-16页 |
2.2.4 统计查询功能 | 第16页 |
2.3 模块设计 | 第16-19页 |
2.3.1 控制端模块设计 | 第16-17页 |
2.3.2 配置端模块设计 | 第17-18页 |
2.3.3 节点端模块设计 | 第18-19页 |
2.4 流程设计 | 第19-22页 |
2.4.1 控制端流程设计 | 第19-20页 |
2.4.2 配置端流程设计 | 第20-21页 |
2.4.3 节点端流程设计 | 第21-22页 |
2.5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第23-48页 |
3.1 节点端网络数据包的拦截技术 | 第23-28页 |
3.1.1 Windows下数据包拦截类型 | 第23页 |
3.1.2 Winsock 2 SPI简介 | 第23-24页 |
3.1.3 Winsock 2 SPI的应用 | 第24-25页 |
3.1.4 函数替换源代码分析 | 第25-27页 |
3.1.5 替换函数过程 | 第27-28页 |
3.2 控制端使用Windows完成端口解决方案 | 第28-36页 |
3.2.1 基本术语 | 第28-29页 |
3.2.2 I/O完成端口 | 第29-30页 |
3.2.3 完成端口的运用 | 第30-36页 |
3.3 ADO数据库编程技术理论研究及应用 | 第36-46页 |
3.3.1 ADO技术 | 第36-37页 |
3.3.2 在VC中使用ADO | 第37-38页 |
3.3.3 ADO编程模型中的关键部分 | 第38-40页 |
3.3.4 使用ADO编程时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 第40-41页 |
3.3.5 程序中使用ADO访问数据库的实现 | 第41-46页 |
3.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系统构建与实现 | 第48-56页 |
4.1 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拓扑图 | 第48页 |
4.2 开发工具选择 | 第48-50页 |
4.2.1 Visual C++开发环境简介 | 第48-49页 |
4.2.2 选用VC++6.0 | 第49-50页 |
4.2.3 SQL SERVER数据库简介 | 第50页 |
4.2.4 选用SQL SERVER数据库 | 第50页 |
4.3 系统功能实现 | 第50-55页 |
4.3.1 登陆界面 | 第51页 |
4.3.2 主界面 | 第51-52页 |
4.3.3 策略设置界面 | 第52页 |
4.3.4 禁止通讯软件设置界面 | 第52-53页 |
4.3.5 自定义禁止网页界面 | 第53页 |
4.3.6 自定义禁止收发邮件界面 | 第53-54页 |
4.3.7 控制命令操作界面 | 第54页 |
4.3.8 查询功能操作界面图 | 第54-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总结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