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论文背景 | 第7-8页 |
| ·分集与均衡技术 | 第7-8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 第二章 LMMSE 自适应chip 均衡器的性能研究 | 第9-29页 |
| ·陆地无线移动信道的数学模型 | 第9-12页 |
| ·移动信道的特性 | 第9-10页 |
|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 | 第10-11页 |
| ·频率选择性信道的抽头延时线模型 | 第11-12页 |
| ·RAKE 接收机的原理与结构 | 第12-15页 |
| ·LMMSE 均衡器及其自适应算法 | 第15-19页 |
| ·接收机性能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19-28页 |
| ·仿真平台 | 第20-21页 |
| ·仿真条件 | 第21-22页 |
| ·AWGN 信道下chip 均衡器与RAKE 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 第22-23页 |
| ·多径衰落信道下chip 均衡器与RAKE 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 第23-25页 |
| ·chip 均衡器长度对性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 ·分数间隔chip 均衡器的性能 | 第26-27页 |
| ·定点化对chip 均衡器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干扰抵消技术在WCDMA 系统中的应用 | 第29-41页 |
| ·多用户干扰抵消技术 | 第29-30页 |
| ·导频干扰抵消技术 | 第30-34页 |
| ·导频干扰抵消的原理 | 第30-31页 |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31-34页 |
| ·迭代干扰抵消技术 | 第34-39页 |
| ·迭代干扰抵消的原理 | 第34-36页 |
| ·混合RAKE 接收机在多径信道下的性能 | 第36-37页 |
| ·迭代次数对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判决方式对性能的影响 | 第38页 |
| ·定点化对混合RAKE 接收机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chip 均衡器及混合RAKE 接收机的硬件设计 | 第41-55页 |
|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介绍 | 第41-43页 |
| ·EDA 技术发展历程 | 第41-42页 |
| ·ASIC 设计基本流程 | 第42-43页 |
| ·LMMSE 自适应chip 均衡器硬件设计 | 第43-50页 |
| ·LMMSE 自适应chip 均衡器的总体结构 | 第43-44页 |
| ·LMMSE 自适应chip 均衡器的子模块介绍 | 第44-50页 |
| ·混合RAKE 接收机硬件设计 | 第50-54页 |
| ·移动台基带接收机 | 第50-51页 |
| ·混合RAKE 接收机的总体结构 | 第51-52页 |
| ·混合RAKE 接收机的子模块介绍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基站发射的硬件实现 | 第55-71页 |
| ·WCDMA 系统物理层介绍 | 第55-62页 |
| ·下行物理信道 | 第55-58页 |
| ·下行链路扩频和调制 | 第58-60页 |
| ·下行链路复用处理流程 | 第60-62页 |
| ·基站发射硬件设计 | 第62-69页 |
| ·系统设计的总体结构 | 第62-63页 |
| ·公共导频信道的设计 | 第63页 |
| ·同步信道的设计 | 第63-64页 |
| ·捕获指示信道的设计 | 第64页 |
| ·下行专用物理信道的设计 | 第64-68页 |
| ·基本公共控制信道的设计 | 第68-69页 |
| ·硬件实现结果与调试平台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