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引论 | 第9-19页 |
一、中间阶层: 两种社会分层理论下的视角 | 第9-14页 |
二、中间阶层: 一种社会力量的政治哲学分析 | 第14-17页 |
(一) 中间阶层—由来已久的政治力量 | 第15页 |
(二) 中间阶层—社会稳定的结构因素 | 第15-17页 |
三、中间阶层在中西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第17-19页 |
(一) 西方社会的中间阶层的演变过程 | 第17页 |
(二) 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演变过程 | 第17-19页 |
第一章、中国当前中间阶层状况 | 第19-30页 |
一、中国当代中间阶层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9-23页 |
二、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分析 | 第23-25页 |
(一) 体制改革的催化 | 第23-24页 |
(二)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提供的土壤 | 第24页 |
(三) 教育的推动 | 第24-25页 |
三、当代社会中间阶层的基本状况 | 第25-27页 |
(一) 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构成 | 第25-27页 |
(二) 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的特点 | 第27页 |
四、中间阶层对当前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 第27-30页 |
(一)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 第27-28页 |
(二) 支撑国家经济内需 | 第28-29页 |
(三) 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 第29-30页 |
第二章、中国当前中间阶层存在问题分析 | 第30-38页 |
一、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存在问题 | 第30-31页 |
(一) 比重偏低 | 第30页 |
(二) 职业构成面较窄 | 第30-31页 |
(三) 主体性缺失 | 第31页 |
二、中间阶层存在问题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 第31-35页 |
(一) 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两极对立 | 第31-33页 |
(二) 内部隔立分化使其无法发挥社会中坚作用 | 第33-34页 |
(三) 无法成为社会阶层多样文化的粘合剂 | 第34-35页 |
三、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缺乏主体性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一) 社会历史文化原因 | 第35-36页 |
(二) 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 | 第36-37页 |
(三) 现阶段中国中间阶层自身原因 | 第37-38页 |
第三章、中国当前中间阶层的未来 | 第38-47页 |
一、处于临界期的中国当代中间阶层 | 第38-39页 |
二、当代中间阶层壮大的面临的危机与阻力 | 第39-43页 |
(一) 外部环境的危机 | 第39-41页 |
(二) 当代中间阶层自身的危机 | 第41-43页 |
三、积极引导和培育中间阶层应采取的几个主要措施 | 第43-47页 |
(一) 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第43-45页 |
(二) 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第45-46页 |
(三) 继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