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导论 | 第10-39页 |
| ·问题的缘起与中心主题 | 第10-13页 |
| ·近三十年家庭代际关系研究及其理论模式 | 第13-22页 |
| ·团队前期研究与本文分析框架 | 第22-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30-39页 |
| 2 传统家庭代际关系的理想型 | 第39-48页 |
| ·传统代际关系:“反馈模式”与“祖荫下” | 第39-41页 |
| ·传统代际关系的模型建构 | 第41-44页 |
| ·集体化实践对代际关系的影响 | 第44-48页 |
| 3 婚嫁 | 第48-85页 |
| ·变迁中的多样婚姻形式 | 第48-51页 |
| ·回乡“闪婚”的“包办”与务实 | 第51-60页 |
| ·“两头走”婚姻的“平等”与“变通” | 第60-71页 |
| ·跨省婚姻的“浪漫”与“自由” | 第71-81页 |
| ·从婚姻实践看代际关系的变迁与重塑 | 第81-85页 |
| 4 分家 | 第85-120页 |
| ·当前农村经典分家类型及其特点 | 第87-100页 |
| ·分家习俗变化与家庭结构演变 | 第100-107页 |
| ·分家新模式下的家庭代际关系 | 第107-116页 |
| ·小结 | 第116-120页 |
| 5 赡养 | 第120-164页 |
| ·农村家庭赡养方式及其比较 | 第121-132页 |
| ·赡养状况与代际关系的变迁方向 | 第132-145页 |
| ·赡养主体性别特征与代际关系的变迁 | 第145-161页 |
| ·小结 | 第161-164页 |
| 6 代际互动与冲突 | 第164-208页 |
| ·代际互动与代际关系的平衡性 | 第167-183页 |
| ·代际冲突的演变及其逻辑 | 第183-201页 |
| ·从交换维度看代际冲突与互动 | 第201-206页 |
| ·小结演变中的代际关系 | 第206-208页 |
| 7 生育 | 第208-242页 |
| ·两地农村生育现状概述 | 第209-220页 |
| ·农民生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20-238页 |
| ·生育价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 | 第238-242页 |
| 8 结论 | 第242-252页 |
|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的区域差异性 | 第243-246页 |
| ·现代性适应: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过程 | 第246-249页 |
| ·农民价值世界的变化 | 第249-252页 |
| 致谢 | 第252-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4-262页 |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 第262-263页 |
| 附录2 沙镇沙村入赘婚姻和“两头走”婚姻不完全统计 | 第263-269页 |
| 一、沙镇沙村入赘婚姻案例不完全统计(共三十五例) | 第263-268页 |
| 二、沙村的“两头走”案例不完全统计 | 第268-269页 |
| 附录3 石镇四村计生情况分析表(两个年度) | 第269-2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