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社会结构变迁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第三元“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引言第1-14页
第一章 “农民工”——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三元第14-23页
 第一节 中国“农民工”现象的历史渊源第14-15页
 第二节 本文对“农民工”的界定第15-16页
 第三节 “农民工”的发展概况第16-18页
  一、“农民工”规模日益庞大第16-17页
  二、“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支主力军第17页
  三、“农民工”流入流出地向集中化方向发展第17-18页
  四、“农民工”外流时间有所延长第18页
  五、“农民工”是农民中素质较高的群体第18页
 第四节 “农民工”——转轨时期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三元第18-23页
第二章 “农民工”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及其弱势群体的地位第23-30页
 第一节 “农民工”对中国社会的贡献第23-25页
  一、“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第23-24页
  二 “农民工”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大量过剩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问题第24页
  三、“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增加了农村收入,缩小了城乡差距第24-25页
 第二节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地位第25-30页
  一、进城就业面临着种种人为设置的门槛第25-26页
  二、在同城市劳动者竞争中面临行政性和市场性的双重歧视第26-27页
  三、受到政府与社会群体性的偏见与歧视第27页
  四、缺乏工伤、疾病、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待遇第27-30页
第三章 社会结构变迁下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第30-34页
 第一节 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运行模式观点的综述第31-32页
 第二节 本文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运行模式的思考第32-34页
第四章 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第34-47页
 第一节 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遵循的原则第34-39页
  一、根据“农民工”的职业类型对其进行分层,把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第34-35页
  二、明确“农民工”对社会保险中各险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有效地保障他们的利益第35-39页
 第二节 对“农民工”缴费原则的再设计第39-41页
  一、缴费标准和待遇要实行“低进低出”的原则第39-40页
  二、调整计发方法,延长缴费期限第40页
  三、城镇社会保障体制中的一些合理要素要坚持第40-41页
 第三节 妥善解决已被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制的那部分“农民工”在农村的承包地问题第41-42页
 第四节 实现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扩面工作的协调进行第42-43页
 第五节 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第43-44页
 第六节 广开财源,扩大资金渠道第44页
 第七节 尽快实现全国联网,降低“农民工”个人账户的转移成本第44-45页
 第八节 规范用工,防止企业拒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第45-47页
第五章 以“新原则”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第47-55页
 第一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第47页
 第二节 是促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需要第47-48页
 第三节 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第48页
 第四节 是打破农村土地细碎化格局、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第48-49页
 第五节 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衔接的需要第49页
 第六节 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需要第49-52页
  一、可以保护“农民工”的正当权益第49-50页
  二、符合“农民工”要求融入主流社会的要求第50-51页
  三、可以规范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不合理用工制度第51-52页
 第七节 是缓解城镇社保制度所面临的基金压力的需要第52-53页
 第八节 是降低未来社会保障成本的需要第53页
 第九节 是保障城市安定秩序和防止犯罪的需要第53-55页
第六章 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与现实分析第55-64页
 第一节 “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上的缺失第55-56页
  一、至今尚无一部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全国性专门法规或规章第55页
  二、地方性法规的各自为政、效力层次低第55-56页
 第二节 观念方面的障碍与束缚第56-57页
  一、政府及社会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重视不够第56-57页
  二、理论界某些观点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浅显认识第57页
  三、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心态和看法比较复杂第57页
 第三节 “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社会保障问题的艰巨性第57-59页
  一、“农民工”的数量庞大第57-58页
  二、“农民工”的流动性强,管理成本高第58页
  三、“农民工”收入低第58页
  四、“农民工”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第58-59页
 第四节 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带来负面影响第59-61页
  一、解雇或少雇“农民工”第60页
  二、降低“农民工”的工资或无偿增加工作时间第60-61页
 第五节 资金困难让政府望而却步第61页
 第六节 农村社保还未实现与城镇社保体系的对接第61-62页
 第七节 户籍制度的阻碍第62页
 第八节 城市化门槛的限制第62-64页
第七章 对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障碍因素的再分析与认识第64-70页
 第一节 不能把“农民工”简单地等同于农民第64-65页
 第二节 不能对土地的生活保障功能估计过高第65页
 第三节 不能过分强调财力不足和过高估计“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代价第65-66页
 第四节 不能以政府对农民居民没有承诺为借口来拒绝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66页
 第五节 不能因要坐守廉价劳动力优势的发展战略,而忽视对“农民工”的必要保障第66-68页
  一、中国低工资战略已经开始受到挑战第66-67页
  二、我国低薪优势维持艰难第67页
  三、长期的低工资战略对我国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产生了很大阻力第67-68页
 第六节 “农民工”与城市工人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替代关系第68-70页
第八章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后记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Intranet的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电力企业通用培训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