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临床研究 | 第14-29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14-17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二) 采集时间 | 第14页 |
(三) 诊断标准 | 第14-16页 |
(四) 病例选择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分组方法 | 第17页 |
(二) 试验药品 | 第17页 |
(三) 给药方法 | 第17页 |
(四) 疗程 | 第17-18页 |
(五) 观测指标 | 第18页 |
(六)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8页 |
(七)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8页 |
三、一般资料分析 | 第18-20页 |
(一) 年龄分布状况 | 第18-19页 |
(二) 性别分布状况 | 第19页 |
(三) 病情进展临床分期状况 | 第19页 |
(四) 病情程度分期状况 | 第19-20页 |
(五) 证侯积分状况 | 第20页 |
(六) 发病部位状况 | 第20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20-27页 |
(一) 组间疗效分析 | 第20-21页 |
(二) 证侯积分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 第21页 |
(三) 起效时间比较 | 第21-22页 |
(四) 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第22-26页 |
(五) 试验组性别与疗效的关系 | 第26页 |
(六) 试验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 | 第26页 |
(七) 试验组病情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 第26-27页 |
(八) 试验组临床分期与疗效的关系 | 第27页 |
五、安全性指标 | 第27页 |
六、不良反应 | 第27-29页 |
讨论 | 第29-45页 |
一、从中医理论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 | 第29-31页 |
(一) 病因病机 | 第29-31页 |
(二) 治则治法 | 第31页 |
二、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31-39页 |
(一) 正常关节软骨的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 第32-33页 |
(二)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 | 第33-39页 |
三、补肾壮骨胶囊的组方依据与现代药理研究 | 第39-43页 |
(一) 治则治法 | 第39页 |
(二) 方药分析 | 第39-41页 |
(三) 现代药理研究 | 第41-43页 |
四、补肾壮骨胶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可能机理探讨 | 第43-45页 |
(一) 促进软骨修复,延缓软骨退变 | 第43页 |
(二) 促进软骨基质的合成,抑制软骨基质的降解 | 第43-44页 |
(三) 改善骨内微循环,降低骨内压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综述 | 第50-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