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3页 |
| 临床研究 | 第13-18页 |
| 一、对象与方法 | 第13-15页 |
| (一)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 (二) 一般资料 | 第13页 |
| (三) 治疗方法 | 第13-14页 |
| (四)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 (五) 统计学处理 | 第14-15页 |
| 二、诊断标准、分类、疗效标准 | 第15-16页 |
| (一) 弱视诊断标准、分类标准 | 第15页 |
| (二) 纳入与排除病例标准 | 第15-16页 |
| 三、结果 | 第16-18页 |
| (一)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页 |
| (二) 治疗后弱视的疗效结果 | 第16-18页 |
| 讨论 | 第18-26页 |
|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8-20页 |
| (一) 历史沿革 | 第18页 |
| (二) 病因病机 | 第18-20页 |
| 二、现代医学对弱视的发病机制、临床研究及治疗进展概况 | 第20-22页 |
| (一) 发病机制 | 第20-21页 |
| (二) 临床研究 | 第21页 |
| (三) 治疗进展 | 第21-22页 |
| 三、组方配伍及方义 | 第22-23页 |
| (一) 药物组成 | 第22页 |
| (二) 治则 | 第22页 |
| (三) 方解 | 第22-23页 |
| 四、疗效分析 | 第23-26页 |
| 结语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 综述 | 第30-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