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摘要第1-7页
1 引论第7-11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7-9页
     ·农业第7页
     ·农业科技成果第7-8页
     ·科技成果转化第8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8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第8-9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9-11页
     ·技术创新的传播、扩散理论第9页
     ·市场需求拉引理论第9-10页
     ·政府驱动理论第10页
     ·复合动力理论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页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分析第11-18页
   ·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第11-13页
     ·研发周期长,涉及学科多第11页
     ·影响因素多,技术难度大第11-12页
     ·成果形成慢,淘汰速度快第12页
     ·推广滞后性,转化效率低第12-13页
     ·直接效益差,社会效益大第13页
     ·适用范围窄,产权管理难第13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第13-14页
     ·直线转化模式第13-14页
     ·交叉循环模式第14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第14-17页
     ·成果质量第15页
     ·市场的需求第15-16页
     ·生产者的有效需求第16页
     ·完善的转化体系建设第16页
     ·政策环境与资金保障第16-17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第17-18页
     ·刚性转化第17页
     ·柔性转化第17-18页
3 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制约因素第18-31页
   ·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主要成绩第18-23页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第19-20页
     ·按照市场需求,发展了优质高效农业第20-21页
     ·挖掘了农业生产潜力,改善了农产品品质第21页
     ·积极创办科技产业,建立大批科教基地和科技园区第21-22页
     ·各类农民技术协会蓬勃发展,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活力第22-23页
   ·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3-25页
     ·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研究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第23-24页
     ·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及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第24页
     ·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缺少风险投资第24页
     ·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薄弱第24-25页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引导不力第25页
     ·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地激励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第25页
   ·制约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剖析第25-31页
     ·农业科研的投入不足第25-26页
     ·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不足第26-28页
     ·农业生产对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第28-29页
     ·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第29-31页
4 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第31-42页
   ·国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第31-33页
     ·美国实行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三结合的体系第31-32页
     ·日本实行农业科研、推广、教育分开,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第32页
     ·法国国家级农业研究院、农业发展工作和农业行业组织第32-33页
     ·荷兰在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之间设立联络办公室第33页
   ·国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第33-37页
     ·以国家农技推广部门为中心的转化模式第33-34页
     ·以公司或企业为中心的转化模式第34-35页
     ·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中心的转化模式第35-36页
     ·以农业科教单位为中心的转化模式第36-37页
   ·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第37-40页
     ·农民合作组织十农户模式第37页
     ·企业十基地十农户模式第37-39页
     ·农业科教单位十农户模式第39页
     ·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第39-40页
   ·适应山西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第40-42页
     ·转化模式的设计原则第40页
     ·成果转化目标模式第40-42页
5 加快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第42-51页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第42-45页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系统第42-43页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开发系统第43-44页
     ·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管理体系第44-45页
   ·实施全方位改革创新,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渠道第45-47页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第45页
     ·改革创新机构功能及设置第45-46页
     ·改革创新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第46-47页
     ·改革创新服务方式第47页
     ·改革创新外部环境第47页
   ·加大投入,积极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第47-48页
     ·增加各级财政的投入,合理配置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比例第47-48页
     ·扩大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拓展科技直接融资市场第48页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第48-51页
     ·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第48-49页
     ·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切实开展对农民的继续教育第49页
     ·加强对农民进行心理教育,增强农民采用科学技术意识第49页
     ·通过大众传播途径,有效增强农民主动吸纳应用成果的能动性第49页
     ·搞好科技示范工作,以点带面,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英文摘要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核战略与中美、中苏关系(1954-1976)
下一篇: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