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5页 |
英文摘要 | 第15-22页 |
前言 | 第22-23页 |
第一部分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侧支循环的建立 | 第23-44页 |
一.上矢状窦旁桥静脉的显微解剖 | 第24-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页 |
结果 | 第24-28页 |
讨论 | 第28-32页 |
附图 | 第32-35页 |
二.上矢状窦闭塞或狭窄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其意义 | 第35-44页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35页 |
结果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40页 |
附图 | 第40-44页 |
第二部分 重T2加权翻转磁共振成像在鞍区及鞍旁肿瘤中显示视路的作用 | 第44-52页 |
资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结果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附图 | 第49-52页 |
第三部分 经纵裂入路处理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外科策略-解剖及临床研究 | 第52-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 | 第53-56页 |
讨论 | 第56-60页 |
附图 | 第60-65页 |
第四部分 额底经纵裂入路处理三脑室肿瘤的外科策略—解剖研究 | 第65-79页 |
一.终板的显微解剖 | 第66-7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页 |
结果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70页 |
附图 | 第70-72页 |
二.额底经纵裂入路处理三脑室前部病变的应用解剖 | 第72-79页 |
材料与手术方法 | 第72页 |
结果 | 第72-73页 |
讨论 | 第73-77页 |
附图 | 第77-79页 |
第五部分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处理三脑室肿瘤的外科策略-解剖及临床研究 | 第79-103页 |
一.胼胝体动脉的显微解剖 | 第80-8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0页 |
结果 | 第80-83页 |
讨论 | 第83-85页 |
附图 | 第85-87页 |
二.穹隆的显微解剖 | 第87-9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7页 |
结果 | 第87-89页 |
讨论 | 第89-91页 |
附图 | 第91-93页 |
三.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处理三脑室肿瘤-解剖与临床 | 第93-10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3-94页 |
结果 | 第94-95页 |
讨论 | 第95-99页 |
附图 | 第99-103页 |
第六部分 后纵裂经胼胝体入路处理松果体区肿瘤的外科策略-解剖及临床研究 | 第103-128页 |
一.大脑大静脉及其属支的显微解剖 | 第104-1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4页 |
结果 | 第104-108页 |
讨论 | 第108-112页 |
附图 | 第112-115页 |
二.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研究 | 第115-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5页 |
结果 | 第115-117页 |
讨论 | 第117-121页 |
附图 | 第121-128页 |
总结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2页 |
综述 纵裂入路的临床应用 | 第142-153页 |
发表论文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