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梯度波形发生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3页 |
| ·磁共振成像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 第13-20页 |
|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 第13页 |
|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 第13-16页 |
|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 第14页 |
| ·选片原理 | 第14-15页 |
| ·频率编码 | 第15页 |
| ·相位编码 | 第15-16页 |
| ·常规成像脉冲序列和k空间 | 第16-20页 |
| ·常规成像脉冲序列简介 | 第16-18页 |
| ·k空间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仪的基本结构 | 第20-27页 |
| ·磁体部分 | 第20页 |
| ·谱仪部分 | 第20-26页 |
| ·射频发射单元 | 第20-23页 |
| ·信号接收单元 | 第23-25页 |
| ·脉冲梯度单元 | 第25页 |
| ·脉冲序列控制单元 | 第25-26页 |
| ·计算机部分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脉冲梯度单元的概述 | 第27-35页 |
| ·脉冲场梯度技术 | 第27页 |
| ·梯度波形发生器 | 第27页 |
| ·梯度电流放大器 | 第27-28页 |
| ·梯度线圈 | 第28-29页 |
| ·梯度场强的测量标定 | 第29-30页 |
| ·涡流及其测量方法和补偿方法 | 第30-35页 |
| ·涡流产生和其带来的影响 | 第30-32页 |
| ·涡流的测量方法 | 第32-34页 |
| ·补偿涡流的方法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教学成像仪中低成本的脉冲梯度单元 | 第35-46页 |
| ·脉冲梯度单元的主要结构和技术要求 | 第35-36页 |
| ·基于PCI的梯度波形发生器的结构和实现 | 第36-42页 |
| ·PCI总线简介 | 第36-38页 |
| ·梯度波形发生器的硬件构成 | 第38-39页 |
| ·卡上逻辑控制实现 | 第39-42页 |
| ·梯度功率放大器 | 第42-43页 |
| ·参数测试和实验结果 | 第43-46页 |
| ·梯度单元的性能参数测试 | 第43-45页 |
| ·与成像仪集成后成像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医用成像系统中的梯度波形发生器 | 第46-67页 |
| ·梯度波形发生器的主要结构和实现功能 | 第46-47页 |
| ·基于PCI的梯度波形发生器的硬件结构和实现 | 第47-58页 |
| ·梯度波形发生器的硬件结构和主要电路 | 第47-48页 |
| ·FPGA主要控制逻辑实现 | 第48-53页 |
| ·涡流补偿预加重的实现 | 第53-58页 |
| ·参数测试和实验结果 | 第58-67页 |
| ·梯度波形发生器的性能参数测试 | 第58-60页 |
| ·与成像仪集成后成像实验结果 | 第60-67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67-69页 |
|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展望 | 第67-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