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介质表面蛋白偶联位点质谱法识别与应用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英文縮略词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5页
   ·蛋白质与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研究概况第14页
   ·蛋白质在固相界面连接方式研究现状第14-24页
     ·物理吸附法第15页
     ·化学偶联法第15-21页
       ·氨基为偶联基团第16-18页
       ·巯基为偶联基团第18页
       ·羧基为偶联基团第18-19页
       ·糖链羟基为偶联基团第19-20页
       ·其他非天然官能团第20-21页
     ·生物固定法第21-24页
       ·组氨酸标签法第21-22页
       ·抗体-抗原免疫结合法第22-23页
       ·生物素-亲和素结合法第23-24页
       ·融合酶催化共价偶联法第24页
   ·亲和层析介质研究现状第24-29页
     ·亲和层析介质的应用第24-25页
     ·亲和层析介质制备方法研究进展第25-29页
       ·基质材料种类第26页
       ·亲和配基种类第26页
       ·配基活化及偶联方法第26-29页
   ·蛋白配基在层析介质表面偶联研究现状第29-31页
     ·亲和介质合成条件的控制与优化第29页
     ·蛋白质在固相界面偶联位点识别方法第29-31页
       ·飞行时间二级离子质谱法第29-30页
       ·氢氘交换与核磁共振技术第30页
       ·酶联免疫吸附法第30-31页
       ·酶切技术和MALDI-TOF MS结合第31页
       ·其他方法第31页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31-35页
     ·立题依据第31-33页
       ·研究背景第31-32页
       ·研究意义第32页
       ·研究内容第32-33页
     ·论文整体思路第33页
     ·研究目标第33-35页
第二章 lysozyme在层析介质表面偶联位点识别方法第35-50页
   ·引言第35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41页
     ·实验材料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38页
       ·溶菌酶纯度分析第36-37页
       ·亲和层析介质制备第37-38页
       ·蛋白质酶解第38页
     ·分析方法第38-40页
       ·环氧基密度分析第38-39页
       ·介质偶联蛋白量分析第39页
       ·HPLC-MS分析第39页
       ·MALDI-TOF MS分析第39-40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40-41页
       ·环氧基密度计算第40-41页
       ·介质偶联蛋白量计算第41页
       ·HPLC-MS数据处理第41页
       ·MALDI-TOF MS数据处理第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lysozyme在层析介质表面偶联位点的控制第50-60页
   ·引言第5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0-53页
     ·实验材料第50-51页
     ·实验方法第51-53页
       ·琼脂糖微球的环氧活化第51页
       ·偶联反应时间的控制第51页
       ·偶联反应pH的控制第51-52页
       ·溶菌酶活性考察第52页
       ·溶菌酶的构象分析第52-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活化时间对偶联位点的影响第53-54页
     ·偶联时间对偶联位点的影响第54-55页
     ·偶联反应pH的影响第55-59页
       ·偶联反应pH对偶联位点的影响第55-56页
       ·偶联反应pH对固定化溶菌酶活性的影响第56-58页
       ·溶液pH对溶菌酶构象影响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牛碳酸酐酶(CA)在层析介质表面偶联位点识别第60-72页
   ·引言第60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0-64页
     ·实验材料第60-61页
     ·实验方法第61-64页
       ·蛋白纯度分析第61-62页
       ·亲和介质制备第62-63页
       ·蛋白质酶解第63页
       ·偶联位点分析第63-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牛血清白蛋白在琼脂糖介质表面偶联位点识别第64-68页
     ·牛碳酸酐酶在琼脂糖介质表面偶联位点识别第68-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72-73页
   ·主要创新点第73页
   ·工作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1页
致谢第81-82页
个人简历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
下一篇:萱草花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