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催化氧化烟气二氧化硫的研究
| 1. 前言 | 第1-14页 |
| 1.1 SO_2的危害及控制现状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现状 | 第9-10页 |
| 1.3 生物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2. 脱硫微生物的选择与氧化特性 | 第14-20页 |
| 2.1 生物脱硫的微生物 | 第14-17页 |
| 2.2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双重氧化系统 | 第17-20页 |
| 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3.1 氧化亚铁硫杆菌脱硫机理研究 | 第20页 |
| 3.2 反应条件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20页 |
| 3.3 氧化亚铁硫杆菌脱硫动力学初探 | 第20-21页 |
| 4. 研究方法 | 第21-27页 |
| 4.1 微生物培养 | 第21-23页 |
| 4.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 4.3 实验流程 | 第24-25页 |
| 4.4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25-26页 |
| 4.5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6-27页 |
| 5. 氧化亚铁硫杆菌脱硫机理研究 | 第27-36页 |
| 5.1 细菌直接生物氧化 | 第27-30页 |
| 5.2 细菌间接催化氧化 | 第30-35页 |
| 5.3 小结 | 第35-36页 |
| 6. 反应条件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36-47页 |
| 6.1 初始Fe~(3+)浓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 6.2 初始Fe~(2+)浓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 6.3 进口SO_2浓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 6.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2-44页 |
| 6.5 气体流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 6.6 小结 | 第46-47页 |
| 7. 反应动力学初探 | 第47-52页 |
| 7.1 产酸过程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47-48页 |
| 7.2 动力学常数求取 | 第48-51页 |
| 7.3 氧化亚铁硫杆菌产酸动力学模型 | 第51页 |
| 7.4 小结 | 第51-52页 |
| 8.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 8.1 结论 | 第52页 |
| 8.2 建议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 声明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