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野牦牛简介 | 第10-12页 |
·野牦牛分布、类型及生物学特征 | 第10-11页 |
·野牦牛分布 | 第10页 |
·野牦牛特征 | 第10页 |
·野牦牛类型 | 第10-11页 |
·祁连山型 | 第11页 |
·昆仑山型 | 第11页 |
·野牦牛的濒危等级 | 第11-12页 |
2.进化分类 | 第12-16页 |
·、生物分类观念与方法的演变 | 第12-13页 |
·分子生物技术应用于动物分类学之兴起 | 第13-15页 |
·与分子生物系统分类资料分析有关的计算机软件 | 第15-16页 |
3.野牦牛和家牦牛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古生物学研究 | 第16页 |
·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 第16-17页 |
·染色体细胞切片研究 | 第17页 |
4.野牦牛和家牦牛系统进化关系研究中的分歧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中存在的分歧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5.遗传标记的选择 | 第18-21页 |
·细胞色素b基因 | 第19页 |
·D-LOOP控制区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和D-LOOP控制区序列差异研究野牦牛和家牦牛的系统进化关系 | 第21-43页 |
前言 | 第21-22页 |
1.实验试剂和器材 | 第22-23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2页 |
·酶 | 第22页 |
·试剂盒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页 |
·器材 | 第22-23页 |
2.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31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31页 |
·野牦牛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25页 |
·野牦牛线粒体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引物设计及PCR扩增 | 第25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25-27页 |
·连接 | 第27页 |
·用CaCl_2转化法将重组质粒DNA导入细菌细胞 | 第27-28页 |
·感受态细胞(BL21)的制备 | 第27-28页 |
·转化 | 第28页 |
·蓝白斑筛选 | 第28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8-30页 |
·质粒酶切鉴定 | 第28-29页 |
·PCR鉴定 | 第29-30页 |
·序列测定 | 第30页 |
·序列分析及系统重建 | 第30-31页 |
3.实验结果 | 第31-39页 |
·野牦牛基因组DNA提取 | 第31-32页 |
·DNA纯度检测 | 第31页 |
·基因组DNA电泳检测 | 第31-32页 |
·野牦牛线粒体Cyt b基因和D-LOOP控制区PCR产物电泳 | 第32-33页 |
·Cyt b基因PCR产物电泳 | 第32页 |
·D-LOOP控制区PCR产物电泳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36页 |
·基因序列测序结果 | 第33页 |
·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及其变异 | 第33-36页 |
·系统进化树 | 第36-39页 |
4.实验讨论 | 第39-42页 |
·野牦牛和家牦牛的系统进化关系 | 第39-40页 |
·系统进化树 | 第40-41页 |
·野牦牛和家牦牛的起源和进化 | 第41-42页 |
5.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