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1页 |
§1.1 电子白板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 第7-9页 |
§1.1.1 多媒体教室的出现 | 第7页 |
§1.1.2 电子白板的出现以及发展现状 | 第7-8页 |
§1.1.3 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 | 第8-9页 |
§1.2 电子白板定位技术研究 | 第9-10页 |
§1.3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第2章 系统原理 | 第11-28页 |
§2.1 系统原理 | 第11-13页 |
§2.1.1 系统原理 | 第11-12页 |
§2.1.2 光点坐标值产生机理 | 第12-13页 |
§2.2 上位机软件原理 | 第13-28页 |
§2.2.1 WINDOWS程序工作原理 | 第13-19页 |
§2.2.2 MFC库 | 第19-20页 |
§2.2.3 串行通讯 | 第20-22页 |
§2.2.4 上位机对光标指点功能的实现 | 第22-25页 |
§2.2.5 光笔描迹功能的实现 | 第25-28页 |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8-34页 |
§3.1 系统设计要求 | 第28-31页 |
§3.1.1 系统分辨率 | 第28页 |
§3.1.2 系统指点精度 | 第28-30页 |
§3.1.3 系统响应速度 | 第30-31页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1-34页 |
第4章 手执数字光笔设计 | 第34-42页 |
§4.1 光笔功能描述 | 第34页 |
§4.2 光笔硬件设计 | 第34-38页 |
§4.2.1 光源选取 | 第35页 |
§4.2.2 RF器件选取 | 第35-36页 |
§4.2.3 微型开关器件选取 | 第36-38页 |
§4.2.4 光笔逻辑组成 | 第38页 |
§4.3 光笔机构设计 | 第38-42页 |
§4.3.1 前光笔笔头 | 第39页 |
§4.3.2 笔身部分 | 第39-40页 |
§4.3.3 后笔盖部分 | 第40-42页 |
第5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2-59页 |
§5.1 集成开发环境的选择 | 第42页 |
§5.2 软件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5.3 系统软件流程 | 第43-45页 |
§5.4 软件功能细化及实现 | 第45-59页 |
§5.4.1 人机交互界面 | 第45-46页 |
§5.4.2 串口通信模块 | 第46-50页 |
§5.4.3 数据处理模块 | 第50-56页 |
§5.4.4 描迹和数据管理模块 | 第56-59页 |
第6章 远程共享电子白板 | 第59-70页 |
§6.1 共享电子白板的体系结构、通信机制和带宽需求 | 第59-61页 |
§6.2 共享电子白板中的关键网络技术 | 第61-66页 |
§6.2.1 IP组播 | 第61-63页 |
§6.2.2 可靠组播协议 | 第63-65页 |
§6.2.3 共享电子白板中的感知技术 | 第65-66页 |
§6.3 数据结构和信息协议格式 | 第66-70页 |
第7章 基于线阵列CCD定位方案的研究 | 第70-77页 |
§7.1 测量原理 | 第70-72页 |
§7.1.1 采用柱面镜测量一维位置 | 第70-71页 |
§7.1.2 DOVE棱镜的特性 | 第71-72页 |
§7.2 高斯系统与误差分析 | 第72-77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