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的中医舌诊系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8-9页 |
1.3 论文的组织 | 第9-10页 |
第二章 相关背景及技术简介 | 第10-22页 |
2.1 中医舌诊理论概述 | 第10-15页 |
2.1.1 舌质色简介 | 第10-11页 |
2.1.2 舌形简介 | 第11-12页 |
2.1.3 舌苔色简介 | 第12-13页 |
2.1.4 苔质简介 | 第13-14页 |
2.1.5 舌头特征与中医辨证类型的关系 | 第14-15页 |
2.2 图像处理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2.2.1 色彩空间简介 | 第15-16页 |
2.2.2 边缘检测及分割技术 | 第16-18页 |
2.2.3 图像纹理提取技术 | 第18-19页 |
2.2.4 图像识别技术 | 第19-20页 |
2.3 数字图像数据库技术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舌头区域的自动分割 | 第22-31页 |
3.1 舌头分割预处理的必要性 | 第22页 |
3.2 目前各种舌头分割算法的利弊 | 第22-24页 |
3.3 闭合多边形环形扫描分割算法 | 第24-30页 |
3.3.1 边界的检测以及叠加 | 第24-27页 |
3.3.2 动半径定步长的环形扫描 | 第27-28页 |
3.3.3 准种子填充算法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舌苔舌质的分离 | 第31-36页 |
4.1 舌苔舌质分离的目的 | 第31页 |
4.2 传统的舌苔舌质分离方法 | 第31-32页 |
4.3 动态阈值双峰分离法 | 第32-35页 |
4.3.1 舌象的色彩度直方图分布规律 | 第32-33页 |
4.3.2 动态阈值的确定 | 第33-34页 |
4.3.3 舌苔舌质的分离以及亮点和暗点的删除 | 第34-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舌色舌形苔质的定量化 | 第36-46页 |
5.1 舌色苔色定量化 | 第36-37页 |
5.2 舌形定量化 | 第37-43页 |
5.2.1 裂纹舌定量化 | 第38-40页 |
5.2.2 齿痕舌定量化 | 第40-41页 |
5.2.3 点刺舌定量化 | 第41-43页 |
5.3 苔质定量化 | 第43-45页 |
5.3.1 剥落苔定量化 | 第43-44页 |
5.3.2 厚薄、腐腻、润燥苔定量化 | 第44-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舌象的综合定性化 | 第46-51页 |
6.1 舌象与中医辨证的相关 | 第46-48页 |
6.1.1 舌象与证的相关 | 第46-47页 |
6.1.2 舌象与病的相关 | 第47-48页 |
6.2 基于数据库的定性化系统 | 第48-50页 |
6.2.1 舌象与病症数据库的建立 | 第48页 |
6.2.2 基于反馈的学习系统 | 第48-5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51页 |
7.2 对未来的展望 | 第51-53页 |
附录A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