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木本观赏植物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外植体的选择及再生方式 | 第9-10页 |
·培养基 | 第10页 |
·激素与其他添加物 | 第10-11页 |
·植株再生的研究 | 第11-12页 |
·试管苗的生根、驯化与移植 | 第12-13页 |
·试管苗生根培养 | 第12页 |
·试管苗的驯化 | 第12页 |
·试管苗移栽 | 第12-13页 |
·植株再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13-14页 |
·褐化 | 第13页 |
·玻璃化 | 第13-14页 |
·木本观赏植物扦插繁殖 | 第14-16页 |
·插穗的选择 | 第14-15页 |
·影响插穗生根的环境条件 | 第15页 |
·插穗处理方法 | 第15页 |
·管理措施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供试材料及来源 | 第18页 |
·金叶红瑞木组培快繁方法 | 第18-20页 |
·初代培养 | 第18-19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8页 |
·外植体的消毒 | 第18页 |
·启动培养 | 第18-19页 |
·继代与增殖 | 第19页 |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 第19页 |
·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物质 | 第19页 |
·增殖培养基的pH值 | 第19页 |
·培养基中的糖含量 | 第19页 |
·继代培养及继代次数 | 第19页 |
·壮苗与生根 | 第19页 |
·移栽 | 第19-20页 |
·金叶红瑞木的扦插繁殖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5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21-25页 |
·不同休眠时期冬芽作外植体的萌动情况比较 | 第21页 |
·不同生长季节嫩枝段作外植体的萌动情况 | 第21-22页 |
·外植体接种后的污染情况 | 第22-24页 |
·不同消毒处理对外植体污染率和褐化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外植体不同部位的污染率和褐化率的对比 | 第23页 |
·不同类型外植体接种后的污染情况 | 第23-24页 |
·褐化现象的克服 | 第24-25页 |
·取材类型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24页 |
·取材季节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枝芽的着生部位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 第25页 |
·启动培养基的筛选 | 第25-26页 |
·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 第26-31页 |
·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 第26页 |
·最佳激素配比试验 | 第26-28页 |
·6-BA浓度与芽的增殖生长 | 第26-27页 |
·6-BA与NAA、IBA组合配比对芽增殖的影响 | 第27-28页 |
·pH值对金叶红瑞木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继代周期和继代次数对增殖的影响 | 第28-29页 |
·培养基中的糖含量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29-30页 |
·增殖过程中的玻璃化现象 | 第30-31页 |
·琼脂含量对玻璃化现象的影响 | 第30页 |
·封口材料对玻璃化现象的影响 | 第30页 |
·变温处理对玻璃化现象的影响 | 第30-31页 |
·蔗糖含量对玻璃化现象的影响 | 第31页 |
·玻璃苗的逆转 | 第31页 |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第31-33页 |
·不同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对试管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硬枝扦插试验 | 第33-35页 |
·NAA和ABT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扦插基质对生根的影响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8页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35页 |
·初代培养 | 第35页 |
·关于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 第35-36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金叶红瑞木离体快繁中的应用 | 第36页 |
·生根培养 | 第36-37页 |
·形态发生的途径与遗传稳定性 | 第37页 |
·培养条件 | 第37-38页 |
5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缩略语表 | 第42-44页 |
图版 | 第44-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