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2页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8-11页 |
·国外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状况 | 第8-9页 |
·国内古代城市中的“类广场”研究状况 | 第9页 |
·国外有关城市广场空间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有关城市广场空间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结论 | 第11页 |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分析现有广场空间中的空间视觉语言 | 第12-23页 |
·视觉艺术的定义 | 第12页 |
·空间艺术的定义 | 第12-13页 |
·广场空间中常用的视觉艺术语言体系 | 第13-19页 |
·点、线、面等视觉语言在广场空间中的运用 | 第13-15页 |
·形、色、光等视觉语言在广场空间中的运用 | 第15-18页 |
·符号、信息、系统等视觉语言在广场空间中的运用 | 第18-19页 |
·广场空间中的视点变化和视觉语言分析 | 第19-23页 |
·空间中的视距变化和视觉艺术语言的关系 | 第20-21页 |
·空间中的视点时间性和视觉语言的关系 | 第21-23页 |
第3章 城市广场空间视觉语言的演变历程及原因研究 | 第23-39页 |
·现代城市广场的定义 | 第23页 |
·西方城市广场空间形式转变的原因及其空间视觉语言分析 | 第23-27页 |
·古典主义城市广场的空间分析 | 第24-25页 |
·现代主义城市广场的空间分析 | 第25-26页 |
·现代主义以后城市广场的空间分析 | 第26-27页 |
·中国“类广场”的空间发展形式转变的原因及其空间视觉语言分析 | 第27-33页 |
·中国“类广场”的空间发展形式 | 第28-30页 |
·中国“类广场”的空间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 第30-33页 |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产生广场空间视觉语言的侧重不同 | 第33-37页 |
·中、西方对于视点距离与空间体验的同、异点 | 第33-34页 |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带来视觉审美感受的不同 | 第34-37页 |
·中国现代广场空间发展的前景展望 | 第37-39页 |
第4章 现代城市广场作为空间艺术视觉语言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 第39-50页 |
·和其他空间艺术(雕塑、舞蹈、戏剧等)的语言比较 | 第39-40页 |
·视点的选择性 | 第39-40页 |
·动态的多维性 | 第40页 |
·特有的视点和视觉语言总结 | 第40-45页 |
·视觉语言在空间艺术中运用的心理体验 | 第41-45页 |
·广场空间中视点选取与视觉语言的关系 | 第45页 |
·广场空间中视觉语言的组织关系 | 第45-50页 |
·片段重组 | 第46页 |
·记忆再现 | 第46-48页 |
·可变意象空间 | 第48-50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50-60页 |
·分析国内现有广场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50-52页 |
·时代个性上的表现不够 | 第50-51页 |
·体现民族性上的不够 | 第51-52页 |
·具体分析北京西单文化广场的空间语言 | 第52-57页 |
·具体分析杭州吴山广场的空间语言 | 第57-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声明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北京西单文化广场视觉印象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杭州吴山广场视觉印象调查问卷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