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股东资格取得及确认的一般理论 | 第7-13页 |
(一) 股东、股权与股东资格 | 第7-10页 |
1 、 股东与股东资格 | 第7-8页 |
2 、 股权与股东资格 | 第8-10页 |
(二)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取得方式 | 第10-11页 |
(三) 确认股东资格的法律意义 | 第11-13页 |
1 、 确认股东资格是解决公司与股东之间权利义务纠纷的前提 | 第11-12页 |
2 、 确认股东资格是解决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之间的纠纷的前提 | 第12页 |
3 、 确认股东资格是保护财产权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 第12-13页 |
二、 股东资格确认案增多及当前司法裁判相异的成因透视 | 第13-19页 |
(一)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案日渐增多的原因分析 | 第13-15页 |
1 、 公司设立、运作的不规范行为导致股东资格确认案多发 | 第13-14页 |
2 、 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的存在是股东资格确认案多发的重要原因 | 第14-15页 |
(二) 对同类型股东资格确认案的司法裁判相异的原因分析 | 第15-19页 |
1 、 法律规范层面的原因 | 第15-18页 |
2 、 审判实践层面的原因 | 第18-19页 |
三、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案的实证分析 | 第19-29页 |
(一) 法院以实际出资标准确认股东资格 | 第19-23页 |
(二) 法院以股东名册、公司章程和工商登记资料标准确认股东资格 | 第23-25页 |
(三) 法院以工商登记资料标准确认股东资格 | 第25-27页 |
(四) 法院以工商登记和实际出资相结合的标准确认股东资格 | 第27-29页 |
四、 从司法实践角度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 | 第29-45页 |
(一) 确认股东资格的依据分析 | 第29-37页 |
1 、 实际出资不是股东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 | 第30-31页 |
2 、 公司章程对股东资格确认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 第31-34页 |
3 、 工商登记资料对外的直接证明力 | 第34页 |
4 、 出资证明书是股东实际出资的初步证明 | 第34-35页 |
5 、 股东名册是股东资格取得的表面证据 | 第35-36页 |
6 、 实际享有股东权利对股东资格确认具有决定性作用 | 第36-37页 |
(二) 公司法的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的实际运用 | 第37-38页 |
(三) 从案件类型看股东资格确认的司法实践 | 第38-41页 |
1 、 公司债权人诉请出资不足股东承担债务责任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 第39页 |
2 、 股东与公司之间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 第39页 |
3 、 发起股东之间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 第39页 |
4 、 公司设立时股东虚假出资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 第39-40页 |
5 、 因股权转让引发的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 第40-41页 |
(四) 几种特殊股东的资格确认 | 第41-45页 |
1 、 冒名股东的资格确认 | 第41-42页 |
2 、 名义股东和隐名股东的资格确认 | 第42-43页 |
3 、 “干股”股东的资格确认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