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前言 | 第1-25页 |
| ·番茄RNA病毒病 | 第9-10页 |
| ·RNA病毒寄主因子 | 第10-19页 |
| ·与RNA病毒复制相关寄主因子的发现 | 第11页 |
| ·与RNA病毒复制相关寄主因子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11-15页 |
| ·寄主因子作为RdRP的组成成分 | 第11-12页 |
| ·纯化的不含寄主蛋白的RNA聚合酶无活性或对模板没有选择性 | 第12-13页 |
| ·宿主蛋白与RNA病毒的顺式调节元件结合 | 第13-15页 |
| ·研究植物RNA病毒寄主因子基因的两个模式系统 | 第15-18页 |
| ·拟南芥/烟草花叶病毒系统 | 第15-16页 |
| ·酵母/雀麦花叶病毒系统系统 | 第16-18页 |
| ·另外一些参与RNA病毒复制寄主因子 | 第18-19页 |
| ·eIF3基因 | 第18-19页 |
| ·TTOM1基因 | 第19页 |
| ·双链RNA诱导的基因沉默 | 第19-24页 |
| ·RNA沉默在生物界中存在的普遍性 | 第19-20页 |
| ·RNA沉默的作用机制 | 第20-22页 |
| ·RNA阈值模型(RNA threshold model) | 第20页 |
| ·异常RNA(aberrant RNA)模型 | 第20页 |
| ·生化开关模型 | 第20页 |
| ·双链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模型 | 第20-22页 |
| ·RNA沉默的信号转导 | 第22页 |
| ·RNA沉默的功能 | 第22页 |
| ·基因沉默的方法 | 第22-24页 |
| ·反义RNA技术 | 第23页 |
| ·RNA干涉(RNA interfering,RNAi)技术 | 第23页 |
|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 | 第23-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5-33页 |
| ·材料 | 第25-27页 |
|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 ·质粒和菌株 | 第25-26页 |
| ·质粒 | 第25页 |
| ·菌株 | 第25页 |
| ·菌株培养条件 | 第25页 |
| ·菌种保存 | 第25-26页 |
| ·生化及化学试剂 | 第26-27页 |
| ·常用培养基 | 第26页 |
| ·常用溶液 | 第26页 |
| ·抗生素 | 第26页 |
| ·植物激素 | 第26页 |
| ·乙酰丁香酮(AS)的配制 | 第26-27页 |
| ·酶制剂 | 第27页 |
| ·试剂盒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 ·番茄TTOM1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操作 | 第27-29页 |
| ·引物设计 | 第27页 |
| ·番茄总DNA的提取(CTAB法) | 第27页 |
| ·PCR扩增 | 第27-28页 |
| ·PCR产物的克隆 | 第28页 |
|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28-29页 |
| ·基因沉默植物双元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 | 第29-30页 |
| ·引物设计 | 第29页 |
| ·用三亲结合的方法将目的双元载体导入农杆菌 | 第29-30页 |
| ·番茄的遗传转化(Flamingo-Bill外植体法) | 第30-31页 |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30页 |
| ·Flamingo-Bill外植体的制备 | 第30页 |
| ·用农杆菌EHA105感染Flamingo-Bill外植体 | 第30-31页 |
| ·分化诱导 | 第31页 |
| ·转基因植株的生根 | 第31页 |
| ·盆栽 | 第31页 |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31-33页 |
| ·PCR检测 | 第31页 |
| ·转基因番茄的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52页 |
| ·番茄TTOM1全长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3-39页 |
| ·番茄TTOM1全长基因的PCR克隆及酶切鉴定 | 第33-35页 |
| ·pT1DE-9的部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 第35-36页 |
| ·pT1DE-9和pT1DE-10的测序分析 | 第36-39页 |
| ·pT1DE-9和pT1DE-10的亚克隆 | 第36-39页 |
| ·TTOM1的基因组编码区序列分析 | 第39页 |
| ·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9-45页 |
| ·RNA干扰表达载体pBITTOM1(RNAi-370)的构建 | 第39-43页 |
| ·RNA干扰质粒pUCCTTOM1(RNAi-370)的构建 | 第39-41页 |
|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TTOM1(RNAi-370)的构建 | 第41-42页 |
| ·将RNA干扰表达载体pBITTOM1(RNAi-370)导入农杆菌EHA105 | 第42-43页 |
| ·RNA干扰表达载体pBITTOM1(RNAi-185)的构建 | 第43-45页 |
| ·RNA干扰质粒pUCCTTOM1(RNAi-185)的构建 | 第43页 |
| ·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TTOM1(RNAi-185)的构建 | 第43-44页 |
| ·三亲结合将pBITTOM1(RNAi-185)导入农杆菌 | 第44-45页 |
| ·正反义TTOM1基因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5-47页 |
| ·反义TTOM1基因病毒载体的克隆 | 第45页 |
| ·正义TTOM1基因病毒载体的克隆 | 第45-47页 |
| ·将正反义TTOM1基因病毒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EHA105 | 第47页 |
| ·正义TTOM1全长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8页 |
| ·Flamigo-Bill外植体的转化 | 第48-49页 |
| ·Flamigo-Bill外植体转化法 | 第48-49页 |
| ·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组培苗的对比 | 第49页 |
|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 | 第49-52页 |
| ·PCR检测 | 第49-50页 |
| ·抗性植株的Southern杂交检测 | 第50-52页 |
| ·探针的制备 | 第50页 |
| ·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2-54页 |
| ·TTOM1基因 | 第52页 |
| ·TTOM1基因编码产物在番茄生长中的作用 | 第52-53页 |
| ·Flamingo-Bill外植体的转化效率 | 第53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附录1 常用培养基、溶液及其配制 | 第60-62页 |
| 附录2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